◎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Name:Summer _ QQ:1622982 514032062
E_mail:hotelcis@163.com
CRT Group Design(hk) Co.LTD. 人和时代集团(香港)有限公司
品牌的归属问题是品牌的主体问题
Post by hotelvi, 2016-12-19, Views: (五)事件品牌
事件品牌(Event Brand)是以事件为载体的品牌。事件包括体育、会展、节庆、演出等,如奥运会、深圳高交会、大连啤酒节、《同一首歌》等。由于越来越多的事件希望获得更多的参与者,而注意力已成为稀缺资源,因此打造事件品牌变成了必然选择。这是由品牌能够帮助消费者减少风险、简化选择过程的功能特性所决定的。在收获社会价值的同时,事件品牌也在收获经济价值。例如,奥运会不仅获得了全球体育迷的疯狂拥蹙,而且还获得了大量收入,包括电视转播收入、TOP赞助计划(国际奥林匹克广告赞助活动计划)收入、赞助收入、标志特许使用收入、正式供货商收入、纪念币和纪念邮票收入、体育彩票收入以及捐赠。
(六)目的地品牌
城市品牌(City Brand)是当前资源紧张、区域竞争程度加剧的产物。凯勒教授指出:“像产品和人一样,地理位置或某一空间区域也可以成为品牌。城市品牌化的力量就是让人们了解和知道某一区域,并将某种形象和联想与这个城市的存在自然联系在一起,让它的精神融入城市的每一座建筑之中。”越来越多的城市意识到,通过建立城市品牌可以增强城市的竞争力,以城市品牌的独特魅力来吸引投资者、高级人才和游客,同时增强市民对城市发展的信心。在这方面由于品牌对于企业财富积累的贡献巨大,近二十年来,品牌策划、品牌已成为营销管理和企业经营领域最热门的概念之一。品牌的归属问题是品牌的主体问题,这一问题目前有三种理解:(1)属于企业;(2)属于消费者;(3)归企业和消费者共有。品牌是一个处在不断发展中的概念,必须从演变的角度来理解品牌的内涵。品牌内涵经过了五个阶段:区隔标识、价值担保、联想载体、关系集合和无形资产。结合这五个方面可以对品牌内涵进行综合的界定,即品牌是由名称、标志包装、口号、音乐或其组合等一些区隔竞争的符号而联想到的基于价值的消费者与组织或个人之间的关系及其所带来的无形资产。
与品牌相类似的、易混淆的概念有标识、商标、名牌、产品、品类等。(1)标识强调品牌标志,只是品牌的一部分:(2)商标主要是一个法律概念,强调了品牌的名称和标志,而品牌则是一种营销战略工具;(3)名牌强调了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而品牌的内涵要丰富得多;(4)产品与品牌有非常紧密的联系,但二者的区别也非常明显;(5)如果没处理好,一些品类会转变成品牌。
说明:本设计百科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或者错误,请与我联系,我会及时处理!谢谢。
或许你还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Comments
Hot Articles
- 品牌分类的标准主要有品牌影响力、品...
- 品牌的归属问题是品牌的主体问题
- 关于生态旅游区的效益评估包含的几...
- 关于生态旅游区的效益评估包含的几...
- 制约旅游规划实施发展的主要问题(二...
- 制约旅游规划实施发展的主要问题(一...
- 旅游预订企业的崛起与文化(二)
- 旅游预订企业的崛起与文化(一)
- 旅游形象推广和酒店品牌设计的策略...
- 旅游形象推广和酒店品牌设计的策略...
- 旅游形象定位依据的几个方面(二)
- 旅游形象定位依据的几个方面(一)
- 旅游业各大政策的含义(二)
- 旅游业各大政策的含义(一)
- 旅游社区调控的原则和内容(一)
- 旅游社区调控的原则和内容(二)
- 旅游生态保护的几个重点领域(二)
- 旅游生态保护的几个重点领域(一)
- 旅游度假酒店公共区域垃圾箱规划(二...
- 旅游度假酒店公共区域垃圾箱规划(一...
New Articles
- [12/19]品牌的归属问题是品牌的主体问题
- [12/19]品牌分类的标准主要有品牌影响力、品牌化的对象等。
- [11/08]关于生态旅游区的效益评估包含的几点(二)
- [11/08]关于生态旅游区的效益评估包含的几点(一)
- [11/07]制约旅游规划实施发展的主要问题(二)
- [11/07]制约旅游规划实施发展的主要问题(一)
- [11/05]旅游预订企业的崛起与文化(二)
- [11/05]旅游预订企业的崛起与文化(一)
- [11/04]旅游形象推广和酒店品牌设计的策略(二)
- [11/04]旅游形象推广和酒店品牌设计的策略(一)
- [10/26]旅游形象定位依据的几个方面(二)
- [10/26]旅游形象定位依据的几个方面(一)
- [10/13]旅游业各大政策的含义(二)
- [10/13]旅游业各大政策的含义(一)
- [10/10]旅游社区调控的原则和内容(二)